|
|
|
精誠石開‧‧‧百變為動,念舊為靜,一次到位的頑石堅持
我通常不會刻意塑造所謂的「風格」,因為從小在刻苦與遷徙的環境中成長,影響我對人性關懷面較細膩敏銳。我汲取古今中外的養分,灌溉人們心中的期待,並運用中國文化的符碼,融入創作的理念中。
為台灣文創產業把脈 台灣近三年來在政府積極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下,「創意市集」以黑馬之姿成為X世代爭相投入的舞台,一如電視上如火如荼進行的「星光大道」般,年輕人個個為一夕成名的大夢,竭盡所能綻放自己。相形之下,傳產的長程工藝紮根歷程,與傳統農業般,早已在年輕世代們的記憶體中被刪除了,那麼一生從事工藝的創作者似乎與市場絕緣,漸漸被時代邊緣化了!
就現實面而言,誰不希望一夕成名呢?速食化的時代造就了速成化的價值觀,原本無可厚非,但集中一切能量發光後,往往因後續力不足而停擺,但前仆後繼者依然接演著重複的戲碼,而長期秉持堅定信念的工藝匠師們,仍是為自己一生的執著孤軍奮鬥著,這兩個世代的兩條平行線,各自在自己的航道中宿命般地運行,讓我們一起來觀看台灣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空照圖的命盤。
一、文明的假象
消費力不等於創造力 台灣雖小,但在名牌、名車、紅酒、美食、休閒等的消費力,應可擠進全球前十大,富裕後的速成商業,造就了許多國際名牌的代理商,但直接以貿易方式採購商品的結果,城市表面上充滿時尚色彩,卻讓許多工廠倒閉或外移,全台每年一萬多名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的新鮮人少了發揮創意的工作機會,被迫以自創、自製、自賣的「創意市集」,遊走江湖,這些天真滿懷夢想的創意個體戶,在名牌崇拜的台灣,真的有大好前景嗎?
技術本位不等於需求本位 關於台灣的工藝匠師們、工藝家們,長期投入在木雕、石雕、陶瓷、玻璃、竹編、漆器、金工、編織、藍染等各領域,皆各自擁一片天,尤其技術、藝術上的精進,皆為一時之選;但隨著現代化的生活變遷、國際化的流行風向等因素,藝術品與工藝品之間產生了模糊地帶,純手工與量產間成了轉型拉鋸,這些長期近乎半修行、避居鄉下的工藝家們,早已與現代的消費趨勢脫節,一生累積精進的優良技術,卻無法承接文化創意產業的及時雨,於是在後繼無人的窘境中,遺世而獨行着…
二、集智的啟動
老少連手合作的新思維 以上兩大文化創意產業的主力世代,正像兩種電壓,一個使用110V,另一個使用220V,兩者必需藉由一個轉接插頭,才能交流通電互通有無;例如2007年由台創為媒介,承接台灣工藝所的「工藝時尚」案,即是以傳產的現代生活意念為出發,將工藝家與產品設計師,兩世代的技術與創意互補結合,並由兼具全方位經驗的石大宇總監統籌領軍,一一克服設計與技術的各種環節,最後透過第一屆台灣文創博覽會的平台曝光,是未來值得參考的合作模式。
客家桐花季的成功行銷鏈 由客委會啟動規劃的「客家桐花季」,從2006年邁入第五年的完善機制後,終於開花結果。當時由標案競爭的「清寰」團隊得標,委託我為形象包裝總籌,簛選專業經驗十年以上的設計師們,配合個人專長屬性,為客家地區的食品、各式工藝品等特色產業進行品牌建立、產品創新及包裝改良設計等工作,在客委會結合設計師及各地文化局長等相關產業職掌專業的評比中,選出輔導、設計及推薦類共三種類型,輔導類是產品、包裝需要改頭換面外,一千個的包裝生產製作費由客委會支付;設計輔導則是該產業資金無虞,經過改良的包裝由廠商自行承製,推薦類是其產品及包裝整體形象已具市場競爭力,可直接加入通路機制。
每年四月一日,桐花商品銷售鳴槍起跑,往年這些商品只在產地的自家店面銷售,2006及2007兩年客委會開始協助傳產進入都會舞台,分別在北、中、南的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短期展售,以及包下台北手工藝中心兩個月檔期,到現在一樓維持一半展售區長期展售客家特色商品,並成功吸引中正機場昇恆昌通路網羅這些台灣形象特色的商品,藉由兩大觀光通路的客家精品專賣店平台,原本大部分散佈在台灣鄉間的特色商品,現在可以直接在都會及機場免稅店中採購,這對傳統產業能見度、及提升商品競爭力產生正面推擠效應。
三、台灣工藝近十年的變化
1999年,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起跑,開幕當天送給與會貴賓的禮品,拍板定案的是一個手掌大小的木刻粿印模,用以象徵生活文化的傳承及商品複製效益的民間工具。當時在時間期限與經費的拮据下,冒險向大陸工廠下單1000個,由於全部皆需手工彫刻及上漆,還需計算船期,台灣當時已沒有廠商可以接受委託;三週內這批粿印模運抵台北,但因漆未乾,悶在船艙中造成發霉現象,必須重新追加,第二批貨的500個如期在二週內完成。此案雖然驚險中結案,值得省思的是台灣木雕師傅快速凋零,三義的木雕、鹿港廟宇的雕樑畫棟、神像雕刻師等,早已前進大陸下單,台灣在傳統手工密集的勞力市場中,勢必以轉型機制重新出發。
2005年,走訪鶯歌陶瓷產業輔導計劃案,願意接受診斷輔導的廠商,皆有諸多瓶頸不能突破。有兩家頗具規模自創品牌的陶瓷業者,在我提出各種方案供品牌轉型的建議後,對方皆因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而又回到原點,退縮了當初想拓展年輕市場的決心,可能是開模及生產線必須改變的投資評估。另一家經常承接台灣菸酒公賣局瓶型標案的廠商,大吐十萬元以內必需從瓷瓶設計到開模生產一定數量的苦水,我們建議他在不敷成本考量下應勇於割捨,也提供了市場可行方案,但一年後那款酒瓶問世了,複刻版的新商品尚未啟動,專家顧問很無力,台灣產業仍然在保持現狀就是控制成本的溫室中做夢。
2006年我受高雄縣文化局之邀,為美濃油紙傘及陶瓷業者,分享產業創新視野,參與廠商不多,有些認為我對油紙傘是門外漢,沒有資格來提升他們,後來才知美濃當地油紙傘早已自大陸進口,當地廠商已成買賣貿易商,是純粹生意人了。而陶瓷業者二十多年來的改善極少,皆以手拉胚為主,對於開模量化的生產線投資望而卻步,也是在維持現狀下希望獲得政府補助的投機心態。
2006年在承攬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專案—「眷村文化節」的紀念商品時,為了搭配布製棋袋中配套的木刻象棋,兩週內聯絡台灣各相關廠商,得到「木製象棋已全部在大陸製造」的一致答覆,台灣僅一家願意承製,但亦受限於時間及高成本,最後由鹿港的傳統工藝代理商協助向大陸採購。五O年代人手一把的紙製竹把手搖扇,現在生產基地皆在大陸,且扇面圖案印製基本量為5000把,如果臺灣這些傳統生產線還在,就不致受限於數量而放棄;我們在美濃、鹿港等地看到的彩色手搖扇,都是藝術家們於進口的白色扇面上手繪的真跡,一把市售120~180元之間,這樣廉價的手工文創產業令人忘而卻步!
迪化街上的永樂布市場,除了少數如近年流行的台灣棉被布花複刻版,及一些基本布料為台灣設計生產外,大部分是進口貨,尤其中國風的絲緞質布料,早已由大陸開發生產。台灣製的印花圖案中許多則仿自日本,廠商在市場競爭中,採取進口及模仿的速成方案,為求獲利而扼殺創意的生態鏈,相關科系的設計人才養成,因失去舞台而無用武之地的供過於求早已浮現檯面。
2005年,我們承攬客委會委託以桐花為概念,設計三款代表客家文化的桐花布,印製廠商每款的開版基本量是1000碼,當時廠商擔心庫存壓力而裹足不前;在量產上市後,因具市場差異化特色,及全省連動的客家產業發酵,短短一年內已再版三次,該廠商亦迅速自行開發桐花布製成之手提包、桌圍、餐墊、服飾等各式生活布品,因為輕巧且兼具台灣特色,成為最受老外喜愛的觀光紀念品,近年亦受文化局青睞採購,作為贈送外國人士的伴手禮。
四、文化、藝術、設計的三角關係
文化產業與藝術美學 設計美學的發展與經驗,源自於藝術美學的根基,而所謂的「藝術」,是透過視覺所見的大自然萬物中,經觀察、模仿、寫實,到提煉其中精華展現的抽象概念,經藝術家以各式媒材工具,將所見所聞的感覺或感動,藉由繪畫、雕刻、影像等形式,凝聚成一種可供觀賞、安撫或振奮情緒的創作。藝術美學見仁見智,其價值在於牽動個人內在感知,與創作者之間產生的契合度,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就是一種藝術美學,因此每一個人對於相同藝術創作的感覺不盡相同,收藏家願意以一棟房子的價值交換一幅畫作或一件雕刻作品,彰顯藝術在文明世界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文化產業與設計美學 首先我們必須先談什麼是「設計」,以出版傳承為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必需將知識記錄下來,就會想辦法應用當時的素材,將文字等資料一一保存,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設計;中國的竹簡、石碑、木刻版印製的線裝書,以及西方的羊皮書等都是依據當時的取材而衍生的產物;一直演變至今,書的形式、裝訂、材質已是琳瑯滿目,加上資訊科技研發下的光碟書、電子書等新貌,這些經由時代推進而改變的型態,都屬於設計的範疇,因此「設計」在現代生活中,可說是無所不包,處處都需經由設計來符合文明的發展。
設計美學,從文字上解釋,就是結合實際功能與藝術品味的美感呈現。例如原住民十字繡圖騰,放眼當今時尚舞台,雖是風格獨具,卻很難搭配個人裝扮形成常態應用元素。而美國化妝品牌MAC,看上張惠妹舞台上穿之布農族十字繡織紋服,將其開發成眼影盒及口紅上的圖騰,成為2008年元旦於亞洲首賣的個性彩妝品,是傳統工藝應用於現代量化商品的務實設計展現。
我們以生活用品為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花瓶、杯子、茶壺、碗盤等只要符合使用功能即可,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材質開發後的豐富變化,各種特殊的造型應運而生,功能與耐用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代之而起的是融入美感的造型、品味或趣味,使用或純欣賞、收藏依個人喜好而定,這是社會富裕之後的文明美學觀;設計師們也在創意酵母的膨脹係數中,誕生各種異想天開的驚艷作品;傳統文化、工藝與現代思維需求接軌,就是創新的發酵原動力。
文化創意產業的續航力 這是時代演進下的新名詞,「文化創意產業」在國際間尚未形成一致性的解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提出對「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的定義:「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的內容,同時這內容的本質,具有文化資產與文化概念的特性,並獲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而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呈現;從內容上來看,文化產業可以被視為是創意產業,包含書報雜誌、音樂、影片、多媒體、觀光、及其他靠創意生產的產業。」
英國對於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的詮釋則為-源自個人創意、技能和才幹的活動,通過知識產權的生產與利用,而有潛力創造財富和就業的機會(英國文化媒體曁體育部1998)。定義是以文化與創意的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保護後,衍生複製量化的產能,進而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福祉;其核心價值在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造性與文化特殊性的展現,近年東方文化的品牌能見度,如上海灘、Alan Chen、琉璃工房、tittot、法藍瓷、artilize、夏姿等,都是運用中華文化的底蘊展現新意的最佳典範。
五、向國外取經‧向國內集智
俄、荷、比、泰、日案例縮影 首先想想我們出國通常會購買哪些禮品,那些代表該國特色的紀念品,大部分是與該地文化產業息息相關。例如蘇俄的「俄羅斯娃娃」,以當地樺木製成,一個套一個的手工彩繪插畫,濃縮成一個方便攜帶的採購優勢、每個從大到小的娃娃身上,都是一部童話傳奇故事濃縮版。荷蘭的「手工木鞋」,有各種尺寸及圖案,功能從擺飾、存錢筒、吊飾、花器等,以單一造形開發多樣屬性。比利時的「尿尿小童」,在各種故事版本中衍生千種紀念品,幾乎將生活週邊用品一網打盡,其結合之材質亦讓各種產業製造保持生產熱線,一個尿尿小童啟動的週邊效益,開創了源源不斷的觀光商機。
泰國是近年來崛起的文創時尚黑馬,泰國政府扶植傳統產業是近十年的事,雖然觀光客並無專一的商品焦點,但政府推動的泰國生活時尚中,舉凡泰絲、竹、木、藤、銀飾等,以泰國手工技術結合天然纖維的居家生活用品,皆自成一格地展現獨特的泰式時尚。此外,輕巧實用的「曼谷包」,近年亦廣受年輕女子青睞,2004年並以專賣店形式進入台北東區。
亞洲國家中的日本,早已是世界各國觀光客用力消費之地,亦是最早推廣「社區總體營造」到「一鄉一特色」的國家。在此提出傳統與現代的兩個案例,一個是京都的「舞扇堂」折扇,以設計、品牌故事、扇套配件,外加送禮形象的整體包裝,將大陸市場平均一把30元人民幣,台灣市場平均一把200~500元台幣的折扇,堤升到台幣3000~5000元不等的售價,呈現商品加值與形象建立後的行銷威力。另一個是為與生活漸行漸遠的傳統漆器加溫,起因是日本陶瓷器十分精巧又普遍,漆產品難以進入現代生活中,漆器業者於是開創了結婚必備禮品—「夫妻碗箸」組合,包含一對漆碗、一對筷子及筷架組合,作為結婚時由好朋友傳達祝福的大禮,因此漆器產業在日本依然有其傳衍保存之道。由此可見,如能以行銷策略結合傳產商品,仍然可以開發年輕消費市場,這種案例在日本各地俯拾皆是,顯見他們善用文化資源為傳統產業闢新境的努力。
如何為台灣文創產業掌舵
1. 量化是市場機制的生命線 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產業」定義,就是很重要的量化觀念,一件歷時一年半載完成的工藝創作,不能算是產業。因此如何透過現代機具輔助、異材質的搭配結合、配方或技術層面的改良提升、專業分工的生產流程建構等,是改良傳統耗時耗力的手工製程基本原則。例如從手拉胚到開模量化、從手工雕刻到鐳雕輔助、從一針一線刺繡到電腦開版機器繡工、從單一材質到複合媒材的局部手工展現畫龍點睛效果等,就是量化的啟動,產業在量的複製下才算是具有市場競爭力、可以接受時效訂單的產業生存之道。
2. 創意策略是市場定位的感情線 任何時代都非常需要傳統與創新的混血,尤其伴隨科技而來的疏離感,唯有在藝術與文化的加溫後,方能展現好氣色。產業轉型,應視為一種整形重建系統,首先必須根據產業本身的核心優勢,例如獨特配方、傳承技巧等為圓心,以資金、人才、企圖等畫出能力所及的範圍,在此幅員中找出目標客層、市場需求、空白、或預測未來趨勢等方向,再制訂創意策略,打造開發具消費價值的新商品。未來市場仍然以「動情愫」作為催化劑,舉凡幽默的、感動的、傳情的、紓壓平衡的、具溝通話題的、期待的、安慰的、享樂的、溫馨的等,凡能牽動內在情緒的相關商品,就能穩定消費客層基本盤。
3. 品牌與通路是經營管理的智慧線 優質品牌形象是好商品的靈魂,品牌故事則是通往消費者的心靈大道之鑰,因此品牌命名如能與品牌故事相扣,就塑造了品牌的生命,茲舉「三義ㄚ箱寶」品牌故事如下:
飛越五萬里─從『三義壓箱寶』啟程 1963年一張來自國外的訂單, 改變了雙峰工廠的命運, 從此,與木鴨結下不解之緣… 九O年代因國際保育風潮興起, 讓木鴨工廠沉寂了一段光景。 2002年重新以『三義丫箱寶』開張, 一隻隻以手工雕琢彩繪的精緻木鴨, 頓時變身藝術精品, 成了收藏家與保育人士的最愛。 2006年『野鳥標本箱』以純手工打造的限量品, 將台灣珍禽站在桐花枝頭凝視五月飄雪的概念, 幻化為典藏小品,為桐花祭獻上繽紛的鳥語花香。 2006年『台灣珍禽書籤』的手繪限量精品, 結合桐花尾翼飛向世界各地, 鳴唱一首首戀戀桐花的山林傳說。
商品誕生之後,馬上面臨行銷的曝光問題,一般而言在商品開發之初,理當根據目標客層來規劃設計,因此主力消費者最易接觸到的平台,即所謂「通路」,就是首選的鋪貨之處;如百貨公司、飯店內的商店街、機場免稅店、博物館等屬於大型通路,誠品書店、生活工場等屬於連鎖通路,畫廊、藝品店屬於藝術專賣通路,其他如安達窯及華陶窯皆自營專賣店,本身也成為其他商品的通路。
門當戶對的通路定位,可以直達消費者生活區域的勢力範圍,藉由接觸效益擴大行銷機會;在此需規劃好終端售價,一般的通路平均六折~五折進櫃,茲以2000元售價為例,則成本需控制在三成—約600元以下,通路抽成1000元左右,毛利約為400元,這其中還需分攤設計生產、人事、廣告等費用,如何以量化降低管銷成本,就需靠營運管理的智慧操作了。
4. 製程品管是建立口碑的健康線 傳產轉型後,打造和生活市場接軌的量化商品,會從單項發展成系列,或從主角到家族週邊延伸,進而跨越材質格局的多元結合,這是隨著投資回穩後的永續經營藍圖;此時需要建立製程管理制度,包括物料、庫存、倉儲、機具維修、技術提升、產能效率、品質控管、通路進貨、售後服務等繁瑣項目的嚴格把關,方能奠定優質商品口碑,進而強化品牌形象。因為唯有建立精品定位,方能打破價格迷思,展現文創商品的高獲利效益,開創一條永續視野的康莊大道。
六、以分享概念啟動複製量化
投入畢生精力的工藝家,一生追求的是登峰的藝術極緻,作品從數十件到數百件不等,鑑賞家及有能力擁有者亦為少數。現在如何將工藝家們的核心技術,結合當前具市場魅力價值的量化機制,能讓更多人可以擁有,就是一種分享的視野;而在量化機制下的生產鏈,提供許多就業機會,也是關懷社會的回饋行動之一,這樣的良性循環,在傳承中一方面為人才奠基,同時也為個人生命歷練戴上另一頂桂冠。
接受西方主流教育的產品設計師們,一定要加強東方文化的養分吸收,方能開創具東方血統的現代風格商品;如果有機會與傳產工藝家們合作,才不致被視為年輕無知,降低合作意願。商品開發設計所投入的經費甚高,在工作進行中難免一再被挑剔,因為量化只是開始,後面連動了行銷通路、資金迴轉等營運週轉之龐大壓力,且產品研發期長,千萬要虛心學習、耐心溝通,唯有在完善團隊的資源下,才能不斷提升成長,這應遠比單打獨鬥的創意市集有更寬廣可期的未來。
當全球文明國家都把文化創意產業,視為最有潛力的未來市場時,而台灣面臨的是產業、資金與人才的多重流失,政府相關部門如能重用、整合目前仍在業界奮鬥、堅守崗位的一群人才,訂定落實有效的方案,並親力親為主導參與,二十年內或能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催生更多的琉璃工房、法藍瓷、夏姿等國際品牌。
文化創意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當政府開始積極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時刻,台灣各領域的資深創意人中,至少三分之一出走的出走、換跑道的換跑道、失望與無奈,有些則苟延殘喘的繼續苦撐,少數了解內情者對政府這項「挑戰2008年文化創意產業第二期計劃」中,創意產業這一領域則泰半認為唯有融資大量釋出及採購法解套,才能迅速走向新局。
一、束手無策的因果關係
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子民,除了少數特異份子外,創意人的養成已陷入絕境,其因有三:
(一)美術教育根基薄弱,藝術水平錯誤主觀:美育課程在教學上過於刻板,加上學生基於無需考試的前提下,欠缺學習動機,美術課亦最常配合校方各種需求而被借調使用;家長們亦在升學第一的主張下,剝奪子女們藝術陶冶的根基,漸漸造成創意人才難產,以及日後創意審查、評選案的差異眼光,造成劣者勝出的亂象!
(二)教學體制齊頭平等,創意種子無法萌芽:鋒芒畢露的創意人,求學成績往往不佳,因為刻板的教學讓他們無法適應而倦學。我們再看大學師資延聘的條件,固然十多年前教育部已針對文化藝術、設計、工藝等學有專長人士,制訂一套不受學歷限制的專技講師、教學門檻,但僅有極少數大學憂懼教育部對師資評鑑的結果。反觀歐、美、日等國的大學設計相關科系,基礎課程由學術體系師資擔任,在應用商業設計教學上,大部分聘請不一定具備學位的該領域頂尖高手任教,因此學生的競爭力與市場需求接軌成效卓著,創意人才的質與量在良性傳承中相對地提昇。
(三)學歷成為隱形殺手,加速毀滅創意人才:高職及五專的設立原本是培育特殊專長的母體,無奈教育部已先終結五專學制,繼而又將問斬高職後路,雖然學校急於升等,及出生率降低後造成高職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倘若冒然再廢高職,勢必增加創意人才選擇未來之變數,進而喪失黃金時間的「開光」優勢。再者,創意好壞與學歷高低無關,但在教育部的制度下,藝術與設計相關的師資升等,卻規定與其他科系同等要求的制度,大約十多年前國外研究所為因應台灣的特殊規定,一一成立了博士班,從較合適的設計管理,到藝術創作、設計等原來不設博士班的主觀意識等領域,皆已一一解套,而台灣近年來為因應此需求,亦已成立多所設計博士班。諷刺的是,十年來台灣的創意不但未因此而提振,年輕世代在職場上表現更是每況愈下,暴露設計教育已潛藏癌細胞的隱憂。
二、意識偏差的資源分配
台灣許多行業需要藉由政府的補助計劃,才能渡過危機或轉型,固然此為政府之德政,但也突顯整體行業結構與文化觀念的不健全,資源分配的取向更常讓人扼腕:
(一)爭取國際活動來台,自掏腰包才有機會:針對各種國內外設計的比賽、展覽或研討會等活動,長期以來各社團協會能爭取到政府的微薄補助,也是少之又少;設計業界的有心人士,除了長期以個人資源與國外設計師及團體保持互動外,在籌劃各種活動時仍得發揮個人力量,號召國內設計友人,出人、出錢、出點子、募場地、募款宴等,用盡一切力量才能勉強辦一場像樣的國際設計交流。這些提昇國內設計眼界與觀念的活動,95%皆無法爭取到有關單位的補助,是政府推動文化政策上極諷刺之事實。
(二)財力雄厚錦上添花,速食輔導資源浪費:由工業局、經濟部推動的各項創意產業扶植計劃,往往為求錦上添花、輔導迅速有成的假象,而將被輔導企業之資本額上提至一千萬以上,實施的成果建立在該企業長久累積之知名度上。試問政府為何制定資本額一千萬以上之企業為輔導對象?而真正需要政府挹注的文創傳統產業,卻大都未符此條件。政府同時以從嚴的財務結構評比創意相關公司,但台灣具有競爭力的創意型態公司,泰半小規模,而被迫在大型公關活動公司,或海外下單製造等規模大公司中被夾殺,值得重視的是這一小撮創意人才是台灣最寶貴的菁英!當創意產業時代來臨,台灣此刻再也不能以財大、樹大、高學歷作為衡量創意的標竿,否則人才將面臨新一波流失。
(三)案源分配進入學界,業界專長坐困愁城:文化創意產業對於創造地方形象與特色的補助案,已悄悄進入大學設計相關系所(教育部擬定之相關查核計劃),交由老師帶著一批學生共同進行設計案規劃;令人質疑的是大部分師資缺乏設計實務工作經驗,在長期與商業市場脫節下,如何能以務實前瞻的觀念,提昇地方產業的競爭力?是否流於學校教學實驗下的犧牲品呢?反觀長期在市場努力操兵的設計專業公司,只能繼續在貧瘠的環境中求生存,政府補助的原意卻已造成兩敗俱傷的收場。
三、矮化創意的採購法案
自從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導的政府採購法出爐後,針對相關設計行銷水平的前景,可說是削足適履,為什麼看似公平的法案卻呈現失去品質、創意、毫無美感的現象呢?
(一)承辦人員外行主導,採購內容包山包海:廣告公司年度比稿、大型建築設計國際競圖等案,因預算龐大,採取各式評比自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但政府規劃的許多行銷專案,單項設計卻常與後製許多媒體公關等之行政、工程作全案統包規劃,以至於前往投標之公司,泰半非專業設計公司系統,創意機制自然劣幣逐良幣。如果承辦人員以切割方式分項採購,當可先改善目前品質低落的亂象,提昇尚未出走的優質創意人一個公平競爭平台。
(二)評審聘請教授取向,偏差觀念犧牲創意:公共工程委員會各類評審資料庫中,泰半以大學教授、副教授為主力,固然是以學界的「士大夫」及對商業的「不沾鍋」作一超然的考量,但也因此滋生不少弊端。站在設計業界的立場,被邀請之評審教授們以純藝術為專業背景者甚多,或從未接觸過設計實務工作,因此在評比與行銷需求觀念上往往大相逕庭,誤選創意團隊。此外站在某些有實務經驗的教授立場,又常面臨以其少數之聲音,無法獲得全體評審之認同,而有被迫為某單位背書的失職無奈感。加上近來以「亂數選擇評審」之防弊措施,學者們更常攜出各家投標企劃書作為教學參考,或其參與公部門投標之仿製樣本,創意團隊的專業 know how 一再被剽悍,台灣未來何遠景之有?
政府推行文化創意產業的企圖,無疑是設計業界持續堅持理想後的甘霖,然在台灣長期以來對於文化、創意漠視已久,突然之間要立即大刀闊斧的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的確上演許多措手不及的荒腔走板戲碼。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欣見政府終於「重視創意」了,但推動方案之前置設計公聽會或諮詢座談會,有許多相關從業者的寶貴經驗與建議釋出,政府官員們是否從中了解真相,再一一去研議解決方案,已成為我們旁觀者評估其成功與否的試金石,是全心投入抑或袖手旁觀,端賴主事者在各面向的表現;而創意專業的有心人,在被善待尊重的前提下,相信以其使命感之驅使,必然願意被徵召貢獻,為台灣文化創意的發展盡最大的心力。
不要太相信評審及比稿結果
我,不在意和年輕我許多的設計師一起參加比賽,也不在乎得獎與否,在台灣不論拿到什麼大獎,說實在根本沒人在意,也不會因而帶來商機,那又為什麼要繼續被評審呢?
1994年,我臨時退出已入圍的「國家設計月」角逐,因為初審通過的五件作品,按照貿協展出面積來算需繳交八萬元,當時曾聯合數家設計公司一起向貿協設計中心溝通,進行到最後有兩家公司變節,同時設計中心也無法改變初衷,而我更不願意以天價去交換獎座,這是第一次對台灣設計比賽的抗議行動!
2001年「國家設計獎」的評比出爐,平面設計的三個獎項令人扼腕,設計界的好友們見面也紛紛提出批評,而現在由我來發言這事件立場應較超然,也較不會被貼上酸葡萄心態的標籤,主要是我沒有參加這次的比賽,因而在作品展出現場我的腦袋很清楚、心情很平穩,唯有欣賞到絕妙創意時心跳才會加速。
這三件國家設計獎得主,一位曾在我的公司任藝術指導一年,另兩位我不認識但聽過的公司。首先談談我分析的觀點,主要以宣傳市場的角度認同為經,其次則以該作品的表現難易度為緯,再加上本次參與競逐作品的水平去作整體評估。
得獎作品中,引起最大爭議的是一位建築師設計的中國圖騰包裝紙,我對中國圖騰很熟悉,在看這一系列數十張排列在一起的神話包裝紙紋樣,並沒有特別的共鳴,主要是圖騰本身單調,領略不出神話的寓意,在連續組合上十分制式化,在色彩整合上看不出方向,譬如說皇室風格、民間情感、人文風釆等系統;尤其立體化的想像時,與市售各種包裝紙相較,完全失去競爭力;以年輕族群而言,中國風不被他們欣賞,上班族則偏好感性自由的表現,至於企業界需求的精緻華麗吉祥取向更不易改變。我們再觀察市售的中國圖騰光碟,在變化上已十分出色;至於中國圖騰的綢緞與緹花布圖騰更是精彩極了,試問評審所持的觀點為何?
第二件談的是遊戲橘子數位科技公司的CI,基本上這個另類的命名已主導了設計的走向,再加上新興的網路公司皆十分年輕,在Logo設計上泰半十分有創意,更想以突破的概念一網打盡網路客。因此,遊戲橘子的一瓣長了似高爾夫球桿雙腳的橘子,其創意就不足為奇了;這是個好發揮的案子,自然表現起來空間很大,談到創意,我想在草圖構思階段每個人都會閃過類似的想法,至於橘子瓣的橘紅色也十分正常。這個設計其實不錯,和其他較難發揮的案子相較,本就具備優勢,加上延伸的VI項目很多,在評審眼中的確佔盡上風。
最後來談談另一件國家設計獎海報作品,這是兩張一套愛滋感染者權益宣導為主題的創作,憑良心講當時在展場中我駐足一些時間,很驚訝愛滋病權益促進會能接受這種同心圓相接觸的抽象引導,畫面柔美雅緻,很具開創性。那問題出在那裏呢?是對宣導對象的影響力恐怕太薄弱;站在市場的觀點,一定以投其所好來吸引客層,基本上針對AIDS宣導的對象有兩類,一類是本身為同性戀者,另一類是提醒大眾小心防範。既然要廣為告知,在表現上應夠吸引大眾注意,甚或造成話題性的威力,尤其在台灣,生活中已被太多的聲光色影遮蔽,加上一般人想像力太差,這樣表現方式較唯美,雖然可以發揮潛移默化的力量,但畢竟與大眾有段距離;我從訴求對象的角度思考,對創意是肯定的,對傳播效果是否定的。
其實評審的任務很重要,我也擔任過各式設計評比;以評審Logo為例,與廣告公司創意人的觀念落差較大,而像統一企業金翼獎項,橫跨包裝、贈品、廣告助成物及CF等多面向,我在CF的看法上也與廣告人不同,但在提出異意時,經由他們市場角度的說明後,總算避免了些錯誤的判斷。因此每一次評審我都是戒慎小心的,擔心抄襲的、影像處理的、公平性的及其他評審角度的種種狀況,壓力是來自本身責任及對競逐者的交代。
評審的組成結構很重要,一般由主辦單位、業界專家及學界大老合組而成;以平面設計為例,主事者本就對創意的領域陌生,而學界教授們除了具有業界工作背景、並時刻留意市場動態者,在評比上可以精準掌握外,泰半意見和專業角度有落差,所以參加比賽的客倌們何需在意得獎,在台灣評審生態上,運氣實則扮演了重要關鍵。
我常在評審中提出不同看法,也曾三度將第一輪被淘汰的創意救援成首獎,主要是站在專業的立場,本該責無旁貸的向其他評審們說明,很慶幸他們都能馬上理解作出正確的研判。至於自己作品參加比賽,我當成是一種考驗,考驗作品的實力,同時也考驗評審的智慧,像是遊戲一場。
再談台灣設計環境幾乎走到了盡頭,最近同行們都說公司承接的案子每一樁都是比稿來的,這真是嚴重警訊;尤其公家機關十萬元以上都得公開招標,姑且不論評比是否公正,得標者在議價中亦難逃被狠狠殺價的命運!創意人如此慘遭踐踏,何其悲慘?用生意來對抗創意,想想看勝算有多少?我也參加過多次比稿,在當時都主動爭取比稿費,客戶也慢慢有了觀念,但大部份的設計公司都無所謂,以致於造成今天病態的比稿生態。大家案子少了,是否注意到許多的競圖宣傳?人是貪心的,你愈沒提出意見,對方就愈得寸進尺,主事者貪婪的以公開競圖獲得更多的選擇,你還在埋頭苦做、不問世事、為五斗米折腰的被予取予求,這樣不快樂的工作何苦還要繼續燃燒?再者,能收取的設計費用與投入成本實在難以平衡!
我總是那個率先發難的犧牲者,同行們,請大家別當乖乖牌,如果你珍惜、離不開創意工作,那麼更要為自己立足的環境爭取一片天,我一個人勢單力孤、賣命嘶吼很久了,希望喚醒你們內心的純真與正義,讓我們一起為台灣設計環境的使命發聲,做個被尊重的快樂創意人。
如果任何客倌有不同看法,請打電話給我直接溝通,免得你們上網八卦我無緣參與,錯失精彩的刀光劍影。
做一顆恆溫不滅的火種
台灣從事創意的人口,突然間明顯地被重視起來。創意人才繼科技人才之後,即將成為專業新貴,是近幾年的大事;以往有意想唸設計相關科系的學子,首先在父母那道防線就被擋下,認為那是看不到未來的冷門選項,或是成績失去競爭力者的安身處所,當時社會輿論對美術、設計的既定印象很輕視,儼然是弱勢者的一種烙印。
而似乎一夜之間,設計在賭盤上壓對了寶,成為具前瞻性行業的當紅炸子雞,我在每一所大專院校告示板上看到貼滿各式設計比賽的海報,公部門約占80%、私人企業或協會占20%,皆以各種設計內容與誘因向年輕學子們招 手,2005年則連最保守的故宮也以時尚為題加入競圖舞台,老師們只能選擇性地指導學生參加一場場角逐,學生們則泰半瞄準高額獎金作為實現的回應。
撼訊科技正是以私人使命感投入比賽機制的少數企業,第二屆DIC設計大賽,對Y世代FUN出創意的同時,設定科技面必須在近期內有實施的可行性,以及兼顧長、幼等弱勢族群的生活便利性為主軸,展現科技對人類的最大回饋;在命題思考上夠國際視野、挑戰性也高。
在第一階段的初選佈達舞臺上,我看不到入圍者High的興奮感,不知他們是害羞還是悶騷,我們幾位初審及決審者天南地北聊到意猶未盡時,偌大的夜店似乎只剩這一票「老賊」還在混,那群Y世代不知何時早已離席他去,似乎不太在意主辦單位的精心安排、好好去Enioy一下…
決審時撼訊更是大陣仗的在The One旗艦店展開,一層層黑、白、灰穿透花草的極簡空間裏,由一組組入圍者上台秀創意,當時我看到的沉默者,配合專業簡報製作詮釋得有聲有色,頗有大將之風。接著作品在模型的實體對應中,我們透過仔細觸摸,體驗使用適性與機能,也都肯定這些具有人性化考量與關懷主張的設計創意,凡此種種一一考驗著評審們的智慧。由於銀髮族的比例日增,以手杖為主體,具有GPS等多樣功能的未來性產品,分了我們不少唇槍舌戰;一個名為OUT door IN的掛牌造型揚聲器,營造的是門外的海浪聲、土著歌聲等身歷其境感,是無法渡假的忙碌者、及易受門外雜音干擾者的心靈之鑰,這肯定是心思細密者才有的創意滲透;有一個類似擲筊概念的通訊孤,巧妙地將USB電話與滑鼠二合一,現在想像手中操作的滑鼠上半部,具有隨身攜帶的手機功能,你是否有將滑鼠與手機一起更新的衝動?街頭少年常在牆上隨意塗鴉,造成視覺環境公害,現在有一種環保噴漆罐,利用紅外線原理,使用者可任意在投射螢幕上噴漆塗鴨,大方的發洩或盡情揮灑,從此再也不必偷偷摸摸犯案了。
第二屆的創意多了人性關懷主張,我們見識了Y世代的旺盛企圖心,同時也期許他們不要只為比賽而動腦,因為舞臺一直存在,一旦上了台就要長期演出不中斷,不為獎金只為創作慾,像一顆自我燃燒的恆溫火種,燃起台灣創造力的沸點,為台灣連續兩年獲得德國舉辦的「金酸梅獎」雪恥吧!
國家門面斤兩計的悲歌
近日被立委強烈抨擊的總統府會客室─晴廳因裝潢花費太奢侈,高出公部門一坪最高造價數倍,而設計界朋友們卻無人提出回應,是否突顯創意價值的低關心度危機呢?
首先,立委們看緊國庫荷包的責任固然可喜,但台灣長久以來對設計秤斤論兩的價值觀卻令人憂心,三年與二十年設計經驗的專業度自然不是等值,一個外賓蒞臨的國家門面,如何能與一般辦公室裝潢平起平坐?
本人因業務關係,正好接觸到總統府晴廳的舊貌與新裝,原貌在泛舊的紅地毯窗廉霉味中彌漫一股沉重的低氣壓,趨前兩步就想立刻離開;新裝修定調的晴廳,手工打造的地毯是氣勢磅礡律動深邃的海洋圖騰,天花板燈飾是唐山過台灣祖先們冒險搭乘的「台灣單桅戎克船」,運用其船帆與桅杆的意念為設計主軸,窗簾盒採原住民木槳造型象徵同舟共濟,窗簾與沙發布則以蘭嶼達悟族的菱形織紋訂作生產,其變裝前後實有天壤之別。試想國際級貴賓在此新舊兩時空中對話,其對台灣的觀感形象、商議內容是否有不同的影響結果呢?
台灣的國際機場與香港、上海、大阪等地相較很不國際,一航站選用須不斷維修的塑膠鋪面,洗手間向來不重視旅客需求,免稅店讓人失去購物意願,輕忽設計的外在雖然省錢,卻在國際間失去基本形象!晴廳能集結專業團隊,為總統府門面開創嶄新格局,豈是傳統一坪造價思維可以相提並論的?繼傳統製造及科技產業出走後,近二年國家一面大談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卻又雙手掐住創意價值的咽喉,一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創意秤斤論兩計價,優秀的創意人就被閹割了,接下來台灣對外還拿什麼來競爭呢?
我的紙醉金迷世界
八 O年代,電腦開始走入人類文明史,生活中傳達訊息的紙信、傳真紙漸被電腦報表紙、e-mail取代後,當時國際預言家曾預測世界到了西元2000年,就要 迎接「無紙時代」的來臨,而這也符合全球能源危機中提出的一項減少砍罰樹木的主張。因此我到歐美旅行觀察時,首選進入各地大小郵局,大都會中出現了取代郵 票的自動販賣貼紙機,似乎反映全球郵票即將走入歷史,但大多數使用郵寄方式的對象,仍執著採用黏貼郵票的儀式,雖然舊世代用郵漸式微,新世代出生後直連上 e-mail,因而包括法國在內的念舊人士,開始規劃以狄斯耐中的各式卡通角色、知名童話故事插畫、以及包括台灣在內發行的「哈利波特」主題郵票等,特別 針對年輕世代的價值取向而規劃;此外如發行個人化郵票或主題式小全張,為年輕人量身打造可以登上郵票舞台成為主角的誘因,進而寄出生平第一封貼上自己票面 的實體信件,如此一來信紙及卡片用紙就不會消失,同時也促使產業鏈研發更具特殊質感的紙材。
發生在兩岸的終極任務 橫越在虹彩間的桂林樂滿地休閒世界
搜索引擎進入西元2000年8月的中國檔案,搜尋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完成報告書,地點發生在廣西桂林興安縣,以靈湖為主要標的之桂林樂滿地休閒世界,正在進行一樁占地400公頃的超級休閒產業開發案。
這宗由台灣證券界第一把交椅—元大證券總裁馬志玲親手開創的休閒事業,從整地到我們親臨現場,已進行七年的工程。當時高爾夫球場及森林渡假村已完工,渡假酒店與主題樂園則尚在施工中。為了趕在2000年聖誕節第一波試營運、及2001年農曆春節的第二波旅遊商機,我們以兩個team的人力,分別在台北及桂林交叉提案;在工作進行間從電腦影像合成,到兩地傳輸檔案的頻繁溝通,展現了高效又高品質的作業,更充份見證了電腦科技以極速顛覆傳統之姿,成為跨越人類文明的新變數。
由於旅遊文宣—宣傳折頁、海報、桂林機場出境燈箱等需在工程完工前一個月問世,再回推設計作業時間,顯然現場場景趕不上拍攝進度,因此雙方會商後,採取以電腦影像處理的技術,分別合成已完成之局部實景與插畫、加上風格近似之完工風貌租片,設計師們像影像魔術師般,在虛實之間營造出融合遊客穿梭於園區中的熱鬧景象。
我們以樹叢遮蓋部分仍立著鷹架的渡假酒店建築外觀、以藍天白雲替換灰藍的天空、以局部完成的主題樂園融合設計構想圖、以驚險刺激的雲霄飛車租片結合已完成的飛天巴士等,皆藉由精巧的電腦去背,將雜亂的工地重建未來完成後的原貌。藉著Photoshop軟體,我們乘著魔毯以魔幻法術,點石成金般地化腐朽為神奇,這全要歸功於電腦在幕後的煽風點火。
兩岸檔案和平轉移 在台灣我們操作MAC電腦、在桂林樂滿地則全面使用PC電腦,在台灣採繁體版文宣、在大陸則採簡體版宣傳;兩全其美之計,是將所有檔案分別製成MAC版及PC版各一套,以方便招標廠商不同的印前設備。此外由於樂滿地企劃部設計人員,對電腦軟體及PC、MAC不同作業系統尚處學習階段,我們於結案後特別安排教育訓練,協助他們處理後續發包作業、及檔案修改格式,在完成全部檔案的安全轉移後,任務才正式告一段落。
拜科技千手佛之賜 樂滿地休閒世界,從Logo、標準字、吉祥物、車體、指標等CI建立,到五大主題區實地勘察、訪談、撰文、攝影、設計、影像處理、高檔完稿,從平面文宣到立體牌示,總共歷經四個月,老實說如果沒有電腦這千手佛、及馬總裁的優質眼光與高效作風,則無法成就此項奇蹟。
現代女兒紅新瓶裝新酒 以雙座標定位曾郁雯
艾蜜莉﹙註1﹚因為發現一只陳年小鐵盒,而觸動人生奇緣的按鈕,曾郁雯﹙註2﹚因為覓得兩只血脈相承的寶瓶而交織出稀世之光。
【採收期】 曾郁雯,一個先有作家身分,後有珠寶設計師頭銜的才女,1991至1998年以本名曾郁雯闖天下,’98年初識後,首先切入其珠寶設計與作家的雙重特質,從公司命名開始作個人轉型的第一步。共同確定公司名仍保留曾郁雯三個字,是考慮八年來已建立的知名度,及未來公司與個人實為一體兩面的經營取向,因此決定在人名之後加上珠寶格,成了『曾郁雯的珠寶格』。源自於明清的多寶閣,意為小型珍寶的收納盒,從字面上立即可與珠寶相扣,其次是『格』與爬格子的作家相呼應,亦可與其文采之定位相連結。
【釀造期】 第一階段建議先以圖騰取代LOGO,如圖所示—一頂皇冠造型的羅馬競技場,象徵經由曾郁雯之手創造的作品為眾家之冠,傳達其珠寶設計件件獨一無二的珍貴。 兩年中隨著『曾郁雯的珠寶格』在各展覽及拍賣會中,二度建立知名度及主客群後,其主力客層定位、取向上已撥雲見日,因此第二階段的形象塑造才正式展開。
【發酵期】 首先公司名稱由原來的珠寶格改成多寶格,方能涵蓋作家領域﹔同時確定LOGO需呈現珠寶與寫作一體兩面的雙關性。乘著春天的甘露,一只『寶瓶』在多方的期待中問世,瓶與格表面屬性雖不同,但瓶可呈現珠寶剔透的光澤,當其轉換成作家特質的墨水瓶後,又是理所當然的立即變身。如此一體兩面的設計,完全展露曾郁雯左擁珠寶設計、右抱寫作文采的雙才華寫照。這只寶瓶的玄機在於─珠寶專屬的LOGO,其四周為鑽石切割面的展現,而隸屬作家身分的圖騰,則是將沾水筆尖與墨水瓶擁抱而成,兩瓶中央分置一中一英的公司名稱,並分別以茶晶與墨黑兩大主色系呈現,在轉換中相互對照,正如一對親密的孿生兄妹。
【開封期】 關於應用設計的展開,以珠寶形象為主、作家為輔。珠寶行銷之必備項目有公司簡介、展品簡介、保證書、手提袋、邀請卡等;這一系列的發展以珠寶的LOGO為經,創造出兩種輔助圖騰,一種較精緻閃耀,用於手提袋及保證書內頁,一種則為簡約風格,落實於名片、簡介及保證書封面。
【分享期】 2002年5月9日,『曾郁雯的多寶格』舉辦『藝往情深』珠寶設計展,同時作為新形象的對外發表日,席間寶瓶雖然一語不發保持緘默,卻抵擋不住高雅仕女們紛紛以身相許的真情告白,之後一場場寶瓶追逐之約已秘密展開…
註1﹕法國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的女主角Amelie 註2﹕曾郁雯自’91年出版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開始媒體專欄、散文、小說及劇本創作,同年九月珠寶藝術工作室成立,迄今已發表八大主題系列作品展,’99年開始作品登上國際藝術拍賣會舞台。
圓明園尋寶圖
時間/1999世紀末 場景/北京圓明園 製片/寒舍開發 編劇/頑石設計 導演/程湘如 演員/紫檀櫃、桌案、椅、鼻煙壺、田黃、翡翠 剪接/盧學毅 片名/圓明園尋寶圖
劇本 第一幕/ 時間倒退至1999年底,一家古董界最具知名度的經營大老─寒舍,請我們為其設計一系列手提袋,作為與客戶的商業接觸媒介;唯一的要求─是必需將寒舍收藏、尚未割愛的古董圖片,安排進入大、中、小三個手提袋中。雖然是唯一的要求,卻是超級高難度,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數十件古董,不但以不著痕跡的輕功登上手提袋的舞台,又能以名家之姿完美演出。
第二幕/ 現在出現在大家眼前的這一系列完成品,是我們以珍貴的文化精華,混合昔日藝術精靈的優質DNA,經過2,592,000秒的溫情催眠,並及時在2000年的第一束曙光中精釆誕生。取名為「圓明園尋寶圖」,用以紀念一切打造圓明園的大師們。
第三幕/ 客戶很滿意我們完成的藝術任務,我們則把榮耀歸功於這一幕幕圓明園手繪精緻場景圖。首先我們將寒舍提供的古董整理分類,再一一置入畫面中最恰當的位置,像尋寶圖般地挑逗著觀者的視覺神經,此一煙幕美化了行銷目的,如插畫大門位置以紫檀櫃嵌入,其左右側則以動物造型的田黃印各分置兩旁,一如門前石獅一對;此外,層層如迷宮狀的矮牆中,則隱藏著鼻煙壺、翡翠珠鍊等小古董;至於大型擺飾如長案、太師椅及燈飾等傢俱,則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建物前之大廣場中,一一展示歲月的動人柔情。
尾 聲/ 這一系列古董提袋在虛實穿梭的混合中,每面皆上演著各自的奇幻戲碼,吸引著觀眾隨時進入舞台,即興一段精釆絕活!
造山運動-預見台灣設計未來新山脈 撥雲見日-預見台灣設計環境新曙光
時間座標定在西元2005年,我們隨著催眠大師的指令,前往龐大資訊流的通道入口,眼前電台、電視等影像與電波如流星般從天而降,接著迎面而來的,是數百種報章雜誌等媒體之幻象,驚濤未甫中又有網路精靈們蜂擁而出,各自使出看家本領,慫恿我們一窺入口網站的奧妙。從淺層催眠中慢慢甦醒,我們經歷一場媒體資訊流狂潮後,在一波波的多層次時空閱聽網域中,唯有「創意產業」在如烏雲壓境中,穿透出閃電般的強大能見度;這股電光能量,主要源自於政府「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劃的推動,這是我國首次將抽象的「文化軟體」,視為國家產業發展的重大工程,因此現階段每一頻道的資訊流中,都將鋪天蓋地的展現文化創意產業積極推動能量。
台灣創意產業的人文資訊與未來潛力,與台灣早期的經濟發跡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從回顧、分析中、將台灣設計環境的價值一一呈現。
一、 點閱五零年代到八零年代的台灣 搜索引擎帶我們逆行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八零年間的時光隧道中,當時台灣的經濟發展,一方面仰賴國外技術、資本、上游原物料、關鍵零阻件、及品牌、行銷等之強大支援,一方面秉持刻苦耐勞,努力學習的民族性,在短短三十年間,開創了台灣經濟奇蹟的國際盛名。台灣加工出口區的廉價勞工優勢,奠定出台灣經濟基礎。在設計上此時期是CI萌芽期,當時僅有台塑、味全及大同等少企業,以前瞻性視野導入CIS。
※ 重要年代大事記對照: 1970年外貿協會成立,同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 1957年國立藝專(現改制為國立藝術大學)首創大專美術工藝科,同年私立復興商工首創高職美術工藝科。 1973年工研院成立。 1979年外貿協會成立「設計推廣中心」。
二、點閱八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台灣 搜尋引擎繼續切入一九八零年到世紀末的台灣時空;我們見到在最輝煌的一九三八年外銷市場中,拿下自行車、網球拍、傘、鞋類等二十一項世界冠軍產業,一九八五年台灣的對外貿易躍居全球第十五名。自此之後傳統產業開始外移,原有的勞力市場轉而進入外商。在台灣成立的工廠打工,同時期新竹科學園區開始運作,IC零阻件廠;晶圓廠及電腦廠成為新經濟體系,並醞釀台灣成為科技之島的企圖。
此一時期的台灣,面臨國際化、自由化的競爭市場,必需從生產代工轉型求生存,附加價值高的自創品牌應運而生。一九八三年肯尼士首開自創品牌CI建立之典範,之後則有震旦行、中國石油、宏碁、永豐餘、聲寶等中小企業邁入集團化需求而導入CIS;自此而後,台灣設計公司隨著企業形象的需求,開始蓬勃發展。
一九九零年美商蘋果電腦正式登台,一九九四年電腦繪圖開始納入教學課程,一九九五年網路廣告萌芽,進而帶動一波設計公司及工作室的林立,電腦印前作業及電腦多媒體開始取代傳統設計流程,進入全面電腦系統作業時代。
※ 重要年代大事記對照: 1980年世貿中心成立,同年新竹科學園區開始運作/第一屆資訊週開展。 1984年外貿協會舉行CIS示範設計展表會。 1989年誠品書店開幕,以精緻文化賣場提升國人文化品味。 1990年國內連續事業一一建立,CIS帶動設計業發展。 1995年外貿協會首創「國家設計獎」,成為國家級定位的設計獎勵。 1996年建立全國農會共同標誌,台灣地區各農會進行大規模的形象更新工程。 1998年著作權法公佈正式實施。
三、點閱二十一世紀的台灣 台灣靠廉價勞工開創的經濟奇蹟,已被許多落後國家效法這種快速成長的模式,開始一一跟進台灣當時的廉價勞工策酪,加上二十一世紀面臨微利時代的國際競爭,台灣產業被迫五度外移,轉找到更廉價的東南亞勞工密集區;此一經濟挪移的版塊擠壓,讓隱藏在台灣地層下的創意能量,獲得最大的釋放。現在文化創意產業似乎在一夕間成為當紅產業,但其基礎則早在世紀末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中落實,成為台灣在地文化尋根的重要里程碑。 四、搜尋引擎在學校ICON的選項中,引領我們見識台灣從高職到大專、大學、研究所,廣告設計相關科系所目前已達一百三十餘所,這些包括廣告設計、商業設計、美工設計、應用美術,到視覺傳達、應用媒體、媒體傳達、藝術指導等。新科細名,初估在學人數達四萬人以上,每年畢業人數則往一萬貳仟人增加中;設計科系及就業人數的激增,正反應業界職場的人力需求,同時也預測台灣創意產業發展的強大胃納量。 台灣過去以製造為經濟發展基礎,現在則積極提倡以藝術美學的創意,建立文化品牌的新價值。新設立的相關推動部門有行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辦公室等,分別落實各項創意政策的推動計畫。設計相關的發展產業有廣告、視覺藝術、工藝、設計、時尚、電影、互動休閒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資訊服務、電視與電台、建築系等十三項產業。 二零零零年開始,文建會首先將台灣各地的閒置空間打造成創意文化專區,從南到北有屏東坊寮藝術林、台中火車站旁5號倉庫、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等,分別舉辦展覽、表演等各種多元藝術活動,大眾接觸人文藝術的入口。2004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從外貿協會設計中心獨立出來,首先於華山藝文特區舉辦台灣設計博覽會,以凝聚設計業界的共識,為未來人才提供優惠方案的?口,如安排前往國際公司短期學習,媒合國際設計合作案,設計輔導經費補助案,品牌行銷計畫輔導案,設計公司能力評選及國內外推廣計畫,創意產業優惠貸款專案,及國家設計獎的擴大辦理計畫等皆持續建構實施中;此外,在學校基礎設計教育中,除持續舉辦「新一代設計展」,提供觀摩學習工作媒合機會外,2005年出版之中小學生課外設計教材,以「潘朵拉的盒子」為主題,建立學生們對獲得台灣優良設計標誌的產品與品牌形象之認知,並落實對藝術、文化、創意、智慧財產權等之觀念教育與標升。 台灣的設計新世代,在與電腦多媒體的同步互動中,擁有互服技術的戰鬥力,3D動畫,博物館典藏建置,遊戲產業開發等新興設計非其莫屬。台灣設計界的中生代,則擁有繁實的人文藝術素養,與精準的經驗品牌策略,台灣創意產業的能量,必需結合兩造優質的人文與科技,在相輔相成中激發強大創意火花,共同創造具有在地文化特色與魅力的產品;我們期待台灣快速從生產鏈移往價值鏈的上游,其加速操控在創意產業投入人口數的比重中。
※ 重要年代大事記對照 2001年華山藝文特區正式啟用。 2002年政府正式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挑戰2008年國家重點發展計劃。 2003年新一代設計博覽會於華山藝文特區舉辦。 2004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正式成立/工研院創意中心成立。 2005年「採購法案需建構設計機制」由台創提出修法開始實施。
|
|
|
|
|
|
|
|
|
頑石文創開發顧問 版權所有 c 2009 by Stony Image. All rights reserved. |
|
|
|